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当中,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总有那么几个重要的时期。大唐盛世的繁华绚丽如史诗般绽放在人们心中,到了宋代,一改唐代的华丽恢弘,表达着严谨含蓄的清瘦极简之美,至明代,文人士大夫们继承宋代之风,将这种简素优雅做到了极致。审美情趣和艺术方向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体现在本文要落笔的重点——家具之上。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
可以说,明式家具脱胎于明代的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晚明文人,他们生活的艺术无论是精神上的贵族化,还是生活上的享乐化,都达到了优雅的极致。他们不再满足宋代内敛含蓄的冷素格调,而是热衷于生活中的每一处有情趣的细节。这一审美情趣,也一并影响到了包括家具在内的的许多方面。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
明代的家具流派众多,除了以苏州为中心的苏作文人家具外,有以皇家为代表的金漆、黑漆描金、朱漆描金皇家大漆家具,也有鲜明特色如以晋作为代表的流派,还有其他多种民俗家具流派。明代,文人(仕)地位高,地位仅处于皇家之下,但文人的偏好对社会的影响力却超过皇家。因此,受当时文人影响极深的苏作文人家具在那个时候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并且影响了当时其它家具流派的形制变化。后人将这一影响延续到清早期的文人家具流派,称之为“明式家具”。由于受文人影响深远,也有人称它们为“文人家具”。这与清式家具有很大不同,清式家具更多是皇家的审美来影响社会大众。因此,清式家具虽然最早为广作所推动,但家具形式却是属于迎合清代满族统治阶级审美情趣需要,并由清代皇家推广发展而来的,它极尽地表达着满人的文化和审美。
朱漆描金百宝嵌庭院人物故事顶箱柜
描金云龙纹黑漆药柜
描金云龙纹黑漆药柜打开状态
晋作朱漆描金柜
北作民俗南官帽椅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
简约朴素、含蓄而优雅的明式家具。
生活中常常有朋友,一看到形制简单的家具,就说是“明式家具”,这样的定义不太准确,甚至是一种误解。前文讲过,从宋到明,汉人崇尚的都是简素之美,清瘦之美,那么表现在明时期的家具上,无论哪个流派,这种简约风格都有体现。我们常常讲到民俗这个概念,一听就知道它是不同于博物馆中的精品概念,而更多地是反映当时老百姓一般普遍的审美趋向,更多的是强调使用功能。因此对于民俗家具这个概念,主要的功能更多是实用功能,其它方面就没有过多的讲究。晚明期,以苏作为代表的“明式家具”,除了基本的实用功能外,文人为了表达自己不同于普通大众的清高孤傲,表达士人的威严、礼仪,养生,在家具的舒适度及造型的艺术性上,又对家具进行了改良设计,满足文人区别于常人的特殊审美情趣,这就应运而生了“明式家具”。所以,从一点上讲,明式家具是脱胎于民俗家具,而高于民俗家具,散发着浓浓的文人气息,也有人称它们为“文人家具”。
下面是一些民俗家具的搭配案例,搭配得当,那股生活化的民族风也有别样的味道。
下面是更具文人气质的明式家具搭配案例,中国汉民族审美情趣的明式中国风与西方简约审美的结合,在此得到了协调统一,丝毫没有格格不入感。需要提示的是,本文暂时不会用太多的笔墨来写两者结合相得益彰的原因,在以前“一鉴斋”博客中详细写过,关于这个内容微信公众号未来的文章中会涉及。简而言之一句话,当代西欧简约风格的形成,其实就是来源于中国明式家具的启发,它们在本质上有相同这处。
对于民俗家具与明式家具的划分,怎么判断?
】
客观地讲,古时文人审美水平也会参差不齐,民俗家具与明式家具的区别有如下图,两头特色鲜明的很容易区分开来。但如果处于中间带的这部分则不好区分,也没必要分得太清楚。对它们的判断,更多地是依据各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来衡量。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
下图这件圈椅,就处于中间带的家具,说它是明式家具,感觉缺点什么,说它是民俗家具,亦不完全是。
根据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的诉求不同,我们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区分两者的关系。
首先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区别表现在明式家具更突出仪表、礼仪。
明式座椅的设计融汇了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贯穿其中,同时也反映出“家具礼仪”文化。古话说“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睡如弓”,其中的坐如钟即要求人们在落坐时遵循腰背挺直“坐如钟”的礼仪规范。所谓坐要有坐像,体现出端庄优美之态,给人以文雅、庄重、落落大方之感。明式椅具的靠背板与座面大多呈九十度直角,如四出头官帽椅,使得座上客只能正襟端坐,这就是所谓“湿衣不乱步”的文人风范。
下图的明式四出头官帽最能体现到这一点。
小女四年前嬉戏时坐此椅的情景
下图可见,弯材四出头官帽椅的背板内圆,搭脑向外圆,两线在搭脑中部两端相交出棱,展现出端庄之美。
笔者书房用另一款四出头官帽椅,也给人以文雅、庄重、落落大方之感。这类四出头官帽椅,最适合书房陈设使用。
下图为偏民俗款的四出头官帽椅。
其次,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区别表现在养生、舒适度上。
明式椅具,除了外部形制要求完美以外,还要兼顾使用上的舒适性。设计合理(背板的选择、座高、扶手、搭脑)的座椅不仅带给人舒适感,而且还能规范人的坐姿形态,端正礼仪,提升个人形象。市面上有些椅子常常看起来还行,但坐起来不太适合,其原因就在于设计上的不合理,表面上虽然具备了明式椅子的各要素,但在结构设计上却存在缺陷,因此坐起来有不适之感。事实上,真正设计合理的椅子要内外兼修,它可以同时做到冲击视觉、舒适身体、滋养心灵!这话题在《明式家具的舒适性》一文中有过讨论,这里就不多展开。
再则,明式家具有别于常人的文人审美情趣。
明代的民俗家具造型简单,而明式家具简约而不简单。明式家具是实体型与空间形构成的虚实相生的物件,它通过优美的曲线来体现造型艺术,并包含了许多隐而不显的文人审美情趣。
如果去北京逛古典家具店,十家有八、九家说去过宫里(泛指北京故宫、恭亲王府等)量了尺寸,按尺寸一比一仿的。如去苏州古典家具店,十家有八、九家说拆掉老家具,按构件一比一仿的。听到这些说词,笔者就觉得好笑。明式家具古时是纯手工产物,它有着优美的曲线,其韵味不是工业化时代能够复制出来的,高仿不能仅仅靠量尺寸来实现,而要通过最最基础的尺寸去领悟其中的奥妙。明式家具是立体的艺术品,尺寸无法表现曲线,曲线上稍有一点点误差便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果,家具整体的韵味瞬间瓦解,这也就是为什么市面上鲜见有仿得到位的家具的原因。更何况这其中有更多隐而不显的文人审美情趣,不是简单的量个尺寸就能仿制出来的。智力劳动和审美能力不是简简单单可以复制的。
例如,下图这件仿制原藏上海博物馆的裹腿画案,裹腿及罗锅枨就藏有隐而不显的审美情趣,如果悟到了,也就自然会做出原物的韵味。
田燕波老师曾参与研究此画案,并量得一手的尺寸数据,也给过许多古典家具行业圈内的朋友。只可惜,当你没有去悟出其中的奥秘所在,也就无法找到它的“法门”。至少,目前市场上有类似这款的家具,也是东施效颦。据我所知,这款在几个地方是有讲究的,制作者看不看得出来,全凭悟性了。
田燕波老师等人在上博研讨裹腿画案
下图这件四面平小案,是明代版画中最常见的桌案形式,也是明式家具里典型的简约不简单的家具。这件案子,看似简单,但绝非仅仅几条笔直的木构件简单组合而成。它在腿足上部、下部、足各有不同的细节讲究。另一点,为了不因材料抽涨涨开,对工艺要求也是非常严格,比做一般的案子要费工,成本较高。这就是所谓的简约不简单。这就像书法当中,越简单的字越难写一样。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
下图这件原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腿三牙方桌,具有十分典型的明代家具特点。其造型简洁明快、线条流畅,稳重大方,无雕刻装饰,毫无拖泥带水的迹象。简洁造型和不施装饰反映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古朴、高雅、精致的精神境界。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
在北作诸系流派中,一腿三牙方桌是极为常见的方桌款式(如下图),只是大多数做得比较粗拙,偏民俗风,不及故宫这件来得文气、挺拔。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
下图这件藏于颐和园的紫檀一腿三牙琴案,其设计艺术特点即把人们的使用需求、科学技术和艺术表现力完美地、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它充分体现了明式家具科学的卯榫结构制作技艺,展示了为人造物设计艺术的精髓以及深邃的美学内涵,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这件家具通过优美的曲线凸显了空间形构成的虚实相生的特点。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
下图为一鉴斋室内高仿品的陈设效果。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的区分,往往是根据每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水准来做感性判断的,当特征不是很明显时,并无一条清晰的分割线来区分两者,就如前面的那张渐变图一样。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升,看多了,了解多了,自然也就有一定判断了。晚明至清初,明式家具能够得以迅速发展,也正是因为人们普遍的审美水准提高所致。
明式家具与民俗家具,继承并发扬了宋代文人家具的风骨
现今,涌现出不少明式家具制作者,他们大多数没有深入了解、吃透原物的前提下,动辄声称对明式家具做减法,搞什么创新,做出来的器物并没有去考虑到明式家具的几个功能,也没有参悟到隐而不显的文人审美情趣,所以做出来的家具只能是简单和粗糙的,有是甚至成了民俗家具,这是不争的事实。
来自群组: 创意作品 |